程雪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只说流年,程雪羽文集,程雪羽,思博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想念一座城每到初冬我就没有来的想念那座城。那座城在中国的最北方,不太大,人口也不算太多。每到冬天有凛冽的风,风划在脸上,如刀;有雪,铺天盖地的雪,站在城的边缘向远处看,到处白茫茫一片,无垠的遥远;还有冰雕、丹顶鹤,美丽的炫目。我想这不是想念那座城的原因,也不是因为人。那里没有我思念的人,故人都在我的思念之外。我曾经在那里的生活并不精彩,很平淡,上课、下课、读书,每天都是千篇一律,没什么可回忆的。可是我还是想念那座城。那座城很小,我用步丈量过它。大街小巷都有我踩着雪的痕迹,雪很硬,踩上咯吱咯吱的声音很清脆,街上很空,声音划过耳膜像鸟翅舒展悠闲慵懒。城的最西边,有个造船厂,厂房废置,厂办公室在六楼,因为无人办公所以都向外出租。里面住的人都是不愿在学校宿舍居住的学生,我是其中一员。楼内共十几人,彼此非常熟,常在一起聚餐打牌。我们称其为“醉梦楼”把那座城特产的“明月岛”啤酒称谓“醉生梦死”醉生梦死不是一个词,是一种酒,喝了可以无忧无愁的酒。我们无事就喝酒,喝醉就睡觉——做梦。醉梦楼六楼有十几个房间,每个都有一个别称,我的叫做栖霞阁。栖霞阁是一间房,不是阁子。它的门面朝东北,窗向西南,窗比门大的多,很大占半壁墙,待到日暮,夕阳余辉洒进,整个房间都有通红的阳光,像暮春花下落红。窗子下面是防洪大坝,坝下面是嫩江,江之外是荒草蔓生的荒原。江里到夏天每天都有游泳的人,每天也有淹死的哀号。我们有望远镜,看沙滩上那些身材高挑的女人,那些身材高壮的男人都省略了。我们也看那些渔船来往,而来往频繁穿梭好看时,往往是那一个人淹死了,渔船在打捞。在那里我看到过一个新婚的妻子在哭丈夫,也看到过一对年轻的情侣被江水冲走。江之外的荒野看不到尽头,醒目的只有两棵树,像惊叹号钉在白纸上。树下是一个土坟,坟前没有碑,光光的在荒草里。每到发洪水时,坟被水淹没,只有树是个标志。有几只乌鸦在树上栖居,落暮时呱呱的乱叫,叫声很悲凉。我在那栋楼上住了两年,看了两年的风景,后来离开了,再也没回去过。有一回做梦,梦到那个地方,还是那个样子。醒来给那里的故人打电话,他们说楼还在,景色依旧,就是大坝上的铁栏杆换成汉白玉的了。我想看看那汉白玉栏杆,可是终究是想,回去依旧无期。不易居不易居,是我在北京租的第二处住所。第一所是穹庐,关于穹庐已经写过很多了,熟悉我文字的朋友都知道那个地方。在那个地方我住了三年左右,住的时候心里平静,仰俯自得。当它慢慢退缩成记忆的时候,心里却多出来的是黯然地凄凉。穹庐,天为顶,地为床,洒脱是有的,落寞未尚没有。在那里走过了最初的几年,身上不明分文的时候有,有了钱和朋友大快朵颐的时候也有,那些日子都是和友人一起度过的。现在大家都比以前好多了,可是见面的时候却越来越少,不过日子好过总是好的。大旱望云霓回首觉得寒酸,可是当时很快乐,当时吃着大白菜喝红星二锅头,好像比现在的京酒还畅快淋漓。名利和快乐是没有关系的,名利有时候是快乐的累赘。后来因穹庐那一带的房子需要搬迁,我也被迫的搬迁。其实,在此之前,有许多朋友早就劝我搬家,可我是却在穹庐住成了习惯。习惯与住的条件好坏无关,仅仅是一种性情使然。我睡觉挑床,如过朋友那里,夜半酒残无法回去,在他们哪儿会失眠。穹庐虽破,但是,是我的地盘,是我的。虽然别的地方很好,却不是自己的。或许这是敝帚自珍吧。不易居,是一个二层家用小楼房。面南而坐,我住二层,早晨中午有阳光射进。房间相对穹庐要大的多,有二十多平,房内除了写字台电脑其他的只有书,一层层叠起。男人的生活是邋遢的,所以很多书抽出来看后不放进书架,书显得一片狼藉,我美名其曰:错落有序。不易居的环境还好,后面是灌木林,夏天绿色满目,可是却有飞虫进来,尤其夜里。同时不远处有火车道、城铁。无事时站在阳台上,可以看到西山的山影,然后看着铁轨从远处蔓延而来,又消失在远方。我有时顺着铁轨行走,想看看这铁轨有没有尽头。火车每天七列,白天五列,晚上两列,最晚一列在夜里十一点。无聊时,常听到一列火车走远,心想下一列还有多长时间经过这里。时间被火车来去的时间分成八段,一段段的走过,一天的时间也不长。秋去冬来,我在不易居住了半年了。灌木林叶子落尽光秃秃的只剩下黑黑的杈杈,落暮时从单位回来,站在阳台上远望,一片苍茫。无论是在穹庐还是不易居,写字是我的习惯。夜深人静,无人喧哗,字是我一种心灵寄托,虽然写不好,但是却能伴我走过漫漫长夜。一个人总要找些事情来做,不然时间怎么过。文字是一种习惯,文字捱过光阴的散落。故乡 家有一个朋友跟我说,家对她来说很迷茫,好像只是个概念。她说:在北京刚开始和其他朋友合租一套公寓,一个房间好几个人同住。后来搬出来一个人住了,又谈了一个男朋友,开始是在一起做饭分开住,后来同居了却保留着自己的租房,每次吵架了就回自己的地方。可是回去之后发现住的地方只是她储存衣物的,住在男朋友那里没有归属感,回到自己的地方也没有归属感。好不容易放假了回到父母身边,那应该是回家了吧,其实不然。她家是个两室一厅的房子,家中四口人,父母、兄长和她。小的时候她和父母住,哥哥住一间,大了她在学校住,回家的时候少,放假回家她和母亲一块住,父亲睡客厅的沙发。现在回家她总不能让父亲睡沙发了,于是自己睡沙发。说是所谓的家,可是连她的一张床也没有。好像在哪里居住都是暂时的借居,没有那种天长地久的感觉。她说着说着自己哭了。家,字典上解释:家庭;人家。而对家庭的解释:以婚姻和血统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单位,包括父母、子女和其他共同生活的亲属在内。然而家中有父母,但连一席之地都没有,能称得上家吗?周礼·小司徒上把家注谓:“有夫有妇,然后为家。”但是有男有女的,有夫妻的地方就是家吗?太多的城市夫妇结婚的房子是租来的,连自己的房子都没有能称得上是家吗?前一段看指尖姐写的为什么我们不回家里感触很深。她把家和籍贯联系在一起的思考,以及孩子的疑问。对第一代走出乡土的人,家、故乡和籍贯还好分清,但是,对第二代第三代的城市孩子来说,他们已经丧失了故乡、籍贯的概念。城市里变换太快,日新月异的改变,那些熟悉的建筑,熟悉的人群消失的太快。乡土对他们不太重要,不思考时,每个人依旧照样吃喝。乡土只是一个标签,有或无,都是几个字的横折勾而已。籍贯在哪里?户口本上。故乡在哪里?火车铁轨的那端。家在哪里?钢筋水泥的鸟笼里。老乡在哪里?陌生的人海里。当我们躺在床上望着自己建造的小屋时,小空间里我们能找到家,可是当我们站在阳台上,无线扩展的想“家”这个词时,只有迷茫?籍贯、故乡、家、冢、异乡,五个单列的词相连接出现,这是一个家族的迁移史,一条无形的线从遥远的过去岁月连接到现在的你、我。籍贯只是说明,某个时代一个男婴从哪里出生,而后来到所谓你我的故乡,而后有了家,最终归于冢。这一条线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他的来处,不是孤立的存在。家,只有身在异乡的人,这个字才有刻骨铭心的感觉。籍贯、故乡、家还有将来的冢对我来说是统一的,但是当我走进陌生的城市,有了开始丧失家园的感觉。每次回家总是匆匆来去,家好像成了旅店,而居住的城市成了常住的“家”但是常住的地方却不具备家的含义。我总是在家的旅途中奔行。家在哪里?家在本走的途中。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城市离我还有多远城市离我还有多远?扪心自问这一句话的时候,我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所有小说均由程序自动从搜索引擎索引

Copyright © 2024 思博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