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青染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9认清哥舒……,穿回古代搞刑侦,历青染,思博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哥舒琎尧当时和庭渊介绍这些人的身份时, 只是随便说了一下,倒也没细说。庭渊发现这当中可能有什么不对的地方,问道“有什么问题吗”伯景郁“当然了,这些人, 都是在京州风流一时的大才子。”庭渊“他们不是科举落榜了吗”哥舒“此事说来话长。”庭渊是真的很好奇。哥舒叹了口气, 见到这一步了, 索性也就没什么好隐瞒的。他道“这些人确实是科举落榜的考生,但他们也是风流一时的大才子, 此事要是认真说,得牵扯到十多年前的科举舞弊案。”一听这话,庭渊心中便明白了。这就好比高考的时候有人徇私舞弊, 而且人数还不在少数。“这个案子不方便说吗”庭渊问。哥舒琎尧道“倒也不是不方便说,不过这个事件当时确实在京州造成不小的影响,没有大范围传播, 是被武力镇压了。”“京州有两大书院,一个是青天书院,还有一个是凤鸣书院,青天书院是以我哥舒家为首,女君在位时期由我的高祖母哥舒新玉按照女君的旨意一手创办,高祖母在女君时期担任内阁大学士同时兼任青天书院院长, 此后我们哥舒家每一代都会按照祖训参加科举入朝为官,并继续担任青天书院的院长, 到我这一代已经是第五代。我的父亲哥舒晔是第四代君王伯临呈在位时的丞相。”庭渊觉得有些不对劲“你不是说你曾经家道中落”可若是按照哥舒琎尧如今的说法, 那他从何而来的家道中落现在青天书院还在, 他又是伯景郁的舅父。哥舒琎尧“其中牵扯了很多,我们青天书院一向是面对全国招收学子,不论名气和出身, 只凭借最终成绩决定是否录取,每年按照名次前五百人录取,经历过四朝一百多年的沉淀,朝臣换了一批又一批,这些官员的后代大多都接受过比较好的教育,他们的和普通百姓的是不同的,导致在五代君王伯子骞在位期间,十几年中录取的人基本都是官员权贵的后代,朝堂之上的新官全都是祖上为官的,引发大量学子不满,认为我们哥舒家的青天书院不够公平,太平十八年四月,西州起义,被五代帝王伯子骞用半年的时间以武力镇压,我母亲刚刚怀上我,而后君王为平息众怒给天下学子一个交代,同年冬月下令关闭了青天书院,我父亲当时是五代君王的内阁大学士,同年腊月我的父亲被罢官,即便如此朝中大臣与民间学子依旧对我哥舒一族口诛笔伐,太平十九年九月,我刚出生不足三个月,五代君王再度为平息众怒,下令将我哥舒一族人逐出京州,重返故里北州。”哥舒琎尧的亲事是在娘胎里就定下的,他们一家返回北州后,正好妻父被调任至北州为官,婚约因此并未取消。后来哥舒的父亲和母亲相继去世,他在族人的抚养之下健康长大。庭渊问“那后来呢”哥舒琎尧叹了口气,“青天书院关闭,而这些学子才发现,关闭青天书院他们依旧无法参加与权贵之子竞争,没有青天书院,这些人可以花重金聘请先生到家里教学,也可以几家联合起来创办私塾,供族中孩子念书,原本他们还有机会可以通过青天书院改变命运入朝为官,青天书院关闭后,朝中两届科举没有出过一个从底层参加科举逆袭的普通平民背景身份的官员,于是他们又要求重开书院,但是不能重开青天书院,几位大臣联名上书,此时当政的已经是六代君王伯景照,也就是景郁的堂兄,在这些人强烈的要求下,由几位大臣联手组建的凤鸣书院正式组建。”庭渊“科举舞弊案可是和凤鸣书院有关”哥舒琎尧点头。“事情发生在景照十一年七月,那年我十三岁,凤鸣书院建立六年,那时的凤鸣书院经过几年沉淀,录取了一大批平民学子,其中就有在现在书院教书先生,景照八年科举许多平民学子鱼跃龙门入朝为官,触动了贵族的利益,于是上层贵族联手,在糊名纸张上动了手脚,靠近烛光便能看见名字,用这种手段淘汰了许多平民学子,刷掉的人中不少都是公认有望中二甲进士的学子,因此这些学子联名,找到了景郁的父亲当时的忠诚王,忠诚王根据学子默的考卷,拿去与当时的考卷一一核对发现了问题,这才牵连出朝中一众权贵,有了这惊天动地的科举舞弊案,随即于八月安排重新补考,部分平民学子因对朝廷失望,放弃了补考的机会。”庭渊“其中部分放弃补考机会的学子就在咱们希望书院任教吧”哥舒琎尧点头。“凤鸣书院因此流失了许多平民学子,景照十四年,我十六岁,参加科举考试,一举夺魁,公布结果后,很多人都觉得不可置信,而当年青天书院的平民学子,我父亲的同窗,或是我父亲的学生,许多都在朝中地位显赫,以青天书院为首的平民学子们被称为青天派,也就是现在文人说的清流,凤鸣书院恶行在前,一众平民学子和清流官员重新联名上书,要求重开青天书院,广招天下学子,而我作为青天书院创立者的直系后人,又是魁首,我父亲又是青天书院四代院长,于是我便成了青天书院五代院长。”“随后一路高升,十八岁官至丞相,当我发现自己身居高位,却无法顺利推行新政,每天就是和那些权贵耍嘴皮子,在朝堂之上消磨时光,于是我一气之下,把他们所有人都打了一顿。”庭渊“”这还真是简单粗暴。庭渊“那你来居安县,是因为你打了那些权贵”哥舒琎尧道“是,也不全是,我有先帝御赐的打王鞭,上打昏君下打逆臣,即便他们联名上书弹劾我,我也不会受到影响,是我自己不想在京中与他们做无意义的纠缠,自请下放,刚好居安城县令因病去世,我就来了这里。”听哥舒说完过去的这些事情,他这才明白,为什么哥舒会和他有相同的理念。因为哥舒琎尧祖上是与女君共事的,传承的是女君的理念。比起朝中的各种贵族,哥舒他们更像是女君留在世上的火种和希望。庭渊问“那如今的青天书院如何”哥舒道“如今青天书院招收学子会要求他们上报家庭情况,三代以内在朝为官者,对他们的录取门槛会比平民学子要高,八成是平民学子,两成权贵学子,正是因为有这个门槛在,权贵学子反倒不敢轻易入青天书院,而是选择进凤鸣书院,凤鸣书院现在被京州求学的学子戏称权贵书院。如今的青天书院虽然已经背离了女君的初衷,不再完全凭借名次录取,但更多地保证了平民学子的利益。”庭渊想了一下这个事情,换作是他,他也拿不出更好的解决方法。广招学子不作限制肯定会和十多年前一样,平民学子成了贵族学子的垫脚石。现在设立了门槛,能够从一定程度上保证平民学子的利益,也是在从一定程度上削弱权贵的势力。但这样下去终究不是长久之计,继续如此,权贵和平民之间的分歧会越来越大,到最后会必不可免地爆发冲突。庭渊道“科举公平也不是完全没有解决方法。”哥舒琎尧和伯景郁郁看向了他。庭渊“教育资源垄断在贵族手里,如果他们手里不再垄断教育资源,读书的人越来越多,这种差距就会逐渐缩小。光靠扶持上层的平民学子是远远不够的。”在这里,基础教育是私人的事情,只有到了高等教育阶段,才有国家干预,导致众多学子的基础水平参差不齐。百姓的知识水平分为两个极端,不识字的占大多数。哥舒琎尧“提升基础教育很难。”庭渊“不从底层做出改变,那想要消灭贵族,只有没收财产,但这样是治标不治本,消灭一批又会有一批新的权贵冒头,一朝天子一朝臣,只有底层开始转变,社会发展才会变快。”伯景郁认真想了一下庭渊这个提议,难度确实很大,但是确实是有可行性的。他问庭渊“公子有什么更好的主意吗”庭渊“如果每一个县都有一个希望书院,未来何愁没有希望”庭渊道“科举三年一届,这些孩子三四岁就已经开始读书,十二年后的科举,他们其中会有不少人参加,保不齐他们就有可能中的。教育国有化,难在当下,福在千秋。不能因为事情难,就选择跳过,跳过的次数多了,累积在一起,势必要爆发。”哥舒琎尧和伯景郁郁陷入了思索。哥舒琎尧帮助庭渊创建书院的时候倒是没想这么多,他的想法是从这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