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节
寒梅惊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3节,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寒梅惊雪,思博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朱允炆却浑似没听闻到,只自顾自翻看着《水经注》。
“这是什么混账书,给我烧了,烧了!”
一声怒吼,惊动了整个书铺。
朱允炆皱了皱眉,抬头看去,只见一个富态中年人,手中正拿着一本书,然后愤怒地撕破,丢在了地上,狠狠地补了两脚,对书铺伙计道:“让你们书坊主人出来,给我道歉!”
黄二斤连忙上前,恭谨地说道:“这位先生,不知哪里惹你不快,还请告知,若是书坊有错,自会道歉。”
“你一个下人也配与我说话,去,找你们东家,否则,我不仅要烧了这家店,还要将你们老板抓起来!”
“好,您稍候。”
黄二斤无奈,只好去找寻唐氏书坊的主人唐润。
解缙眯着眼看了看,低声对朱允炆说道:“此人应是礼部给事中魏朝,是否需要我将他赶走?”
“安静看着。”
朱允炆站在一旁,低头继续看《水经注》,目光中充满了熟悉的感觉。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一些句子,自己都可以完完整整的背诵下来。
唐润匆匆赶来,魏朝毫不客气地拿起一本书,直砸在了唐润脸上,道:“你好生大胆,竟敢刊印售卖如此混账之书?就不怕杀头吗?”
唐润强压怒火,将地上的书捡了起来,对魏朝道:“先生,这《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如何成了混账之书?”
魏朝厉声道:“此书内容可谓诲淫诲盗,不符礼数,不服管教,教唆男女违背礼制,你还敢说这不是混账之书?”
唐润叹息道:“此书乃是前朝之作,前朝之人犹可观瞻,我朝并无明令禁止,纵是混账之言,也无需先生动怒至此吧?”
“呵,我不仅动怒,还要彻底禁了这书!”
魏朝能不愤怒吗?
自己女儿素日端庄,从不敢顶撞自己半分。就因看了这书,竟将自己许给了进京赶考的一位举人,还说什么,遇到了自己的张生,要做那崔莺莺!
魏朝如何能咽的下这口气,将女儿关在家里,拿着这《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看了看,顿时火起,上面还有唐氏书坊的标记,便一路风风火火而来。
不把这书给烧了,难道还留着祸害更多人?
“两位,且能容小生说句话。”
就在唐润与魏朝争论的时候,书架旁一位年近三十的青衫男子出声打断了两人。
“你是何人?”
魏朝冷眼看去。
青衫男子和煦一笑,道:“在下建宁府举人杨子荣。”
朱允炆听闻这个名字,不由猛地抬头看去,星眸一动!
杨子荣!
这个家伙终于来了!
太好了,有人可以帮自己收拾座山雕了。
不过后世的座山雕也才一百来号人,可自己的座山雕,动不动就是几万人,就是不知道他有没有这个勇气与智慧。
“举人?”
魏朝听闻之后,态度缓和了一些。
这些人都是来参加今年“高考”的,万一中第,说不定便是同朝为官,不好得罪。
“你且说说,如此邪恶之书,当不当禁!”
魏朝阴沉着脸,询问道。
杨子荣手中也拿着一本《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看着魏朝,轻施一礼,道:“敢问阁下可是三法司之人?”
魏朝摇头道:“不是。”
杨子荣又施一礼,再问道:“那阁下可是内阁三老之一?”
“这个……自然不是。”
魏朝有些擦冷汗。
杨子荣三施礼,道:“那阁下可是大明国君?”
魏朝瞬间打了个哆嗦,脸色苍白,瞪着眼,连忙摆手道:“兄,兄台,这话可不能乱说,我当然不是。”
“朝廷无禁便是可行,此书可放心营卖。”杨子荣垂手,肃然对唐润说道,然后看向魏朝,道:“想要禁书,阁下需取得三法司、内阁许可或皇上旨意。”
“若无这些,这书,你禁不了。”
解缙都说好
魏朝被杨子荣一番话说得哑口无言,书铺中其他士子或士民更是击掌而笑,讥讽之声四起。
“你,你等着瞧!”
魏朝愤怒地撂下一句话便想走人,却不料杨子荣上前一步,挡住了魏朝去路,道:“你若如此走了,书坊主人告你妨碍经营,毁坏商物,按新商之策,你可是要去三法司走一遭的。”
杨子荣的话让魏朝悚然,咬牙切齿,却无可奈何,只得拿出一两碎银,丢在书架之上,对唐润拱了拱手,便灰溜溜地跑了出去。
“多谢杨公子。”
唐润感激道。
“无需客气,不过是不平事耳。这《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所言之事,虽无不妥,但却为人喜,坊间中以此为曲者众,若没了此书,岂不是人生一大憾事?”
杨子荣说着,拿出了一枚碎银,交给了唐润,潇洒而去。
“此人,定可入仕。”
解缙看着杨子荣离去的方向,低声说道。
朱允炆赞赏地看了一眼解缙,只凭这份眼力,解缙便足以稳坐内阁。
朱植摇了摇头,道:“年轻人锋芒太盛,不知收敛,未必是好事。”
朱允炆淡然一笑,道:“你说错了,他可不是一个愣头青,连出面解决问题,都没有用真名,可见他即能断事,也可谋事,即老成持重,又遇事决绝。”
解缙与朱植都有些惊讶,别人用真名假名,皇上如何知道?
朱植忍不住,询问了出来。
朱允炆瞪过两人,脸不红心不跳地说道:“礼部汇总的举人名录中,并无杨子荣,他既然是举人,那只能是用了假名字。”
解缙皱了皱眉,道:“那份名录,可是有五千余人……”
谁能记住五千多个名字?
朱允炆看了一眼解缙,并未说话。
古人在改名字这方面,并不遵循武侠定律“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长大成人了,觉得老爹给自己起的名字不好听,不足以表达自己的志趣,可以自己改名字。
比如西汉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人家本来是叫犬子,小时候都喊他司马犬子。
犬者,狗也。
总被人叫二狗子也不合适吧?
估计司马犬子被人骂了二十年,实在是受不了,翻看历史书一看,哎呀,这个蔺相如是个不错的人物啊,我要将他当偶像,以后咱不叫司马二狗子了,改为司马相如。
看吧,改名也是古代人追星的一种方式……
还有朱元璋,原名朱重八,估计老朱家想给他起名“朱八八”的,不过“朱八八”实在是容易混淆辈分,还是“重八”的好。
后来朱重八一家人几乎都死绝了,痛恨元朝,立志干掉元朝,所以改名为朱元璋,意为“诛杀元朝的璋”。
璋,一种外形如刀的玉制礼器。
当然,改名字除了发挥自我积极性,表达情感与志向之外,也有被动改名的时候,如新皇帝登基了,要避讳皇上名字,需要改名。
徐允恭为避皇太孙朱允炆名讳,才改成了徐辉祖。
杨荣改名字也不是一次两次了,随他去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