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妃退婚后全皇宫追悔莫及 第177节
晏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太子妃退婚后全皇宫追悔莫及 第177节,太子妃退婚后全皇宫追悔莫及,晏闲,思博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说定了。”卫觎应她。
卫觎选的这座瞭望台真的是虎牢关最高的一座,平时鲜有人至,便是兵丁瞭望观敌,也不会到这么高这么险的地方。越往上去,土阶的棱角越模糊,还有野藤杂草缠绕拦路。
但卫觎的步履很稳。
而且他绝不做有些炫武男人喜欢做的,故意颠簸吓唬背上佳人以为逗趣的举动,始终稳稳拢着簪缨膝弯,一步一个脚印。
簪缨在半山腰向后回望,只觉来时的阶梯笔直向下,自身如同空悬在风啸浮云间。
可即便在登天梯一样的悬峭视野里,她的心依旧踏实得很。
“累不累?”簪缨凑上去用唇轻碰他的额头,没见汗意。
“我到八十岁了吗?”
塔顶的落脚地,只有一丈见方,从这里俯瞰,却可以看见蜿蜒无际的黄河。
卫觎轻轻放下簪缨,为她抹平裙皱,又理了理她被风吹散的鬓发。
眼前千山壮丽,苍岚起伏,澄波如练,大涌东流,二人并肩共望着此景,一时无言。
人在这样高的地方,心境会产生一种变化,何况当世唯有这两人有望改变天下格局。今日他们来到这发生过无数战役的古战场
,登高临远,滚滚无尽的黄河水就在他们脚下,怎能不心生豪情?
卫觎给簪缨指,南面是嵩山,西边是洛阳,再远便是长安。
簪缨看着这片卫觎打下的江山,说:“建康在我们背后。”
卫觎看着她,“废世家数百年风流,成败曲直,功过是非,皆由青史后代口舌评说,怕不怕?”
簪缨笑道:“我曾听杜伯伯讲,阿母当初决定压低南朝的半分商税自掏腰包时,说过一句话:若使天下人人温饱足,何必一家万贯。”她深吸一口清冽的空气,“那么,若使天下才士皆有机会簪缨,何必世家千年。”
两人十指相牵,四目对望,眼睛里都有对方。
卫觎带她上来时已经不早了,很快日落月升,溶进龙鳞般汹涛浊浪的碎金换成雪银,簪缨还舍不得离去。
她等到星星出来,感觉此情此景如梦,是抬头见天阙,手可摘星辰。
雪色的流光缎披风在她身上,经夜风吹拂,宛若一汪盛满星光的流动银河。她站累了,就崴在卫觎怀里,无限满足道:“此夜真美。”
卫觎直接把她抱起来,单用一臂,卡着她的丰臀固定在自己臂弯中。
簪缨猝不及防地低呼一声,两手下意识扳住最稳固的地方,那是卫觎的肩膀,她听他向阶下喊了声:“有酒吗?”
随行在十级阶子下闭目塞听的丁鞭没有漏过这一句,自从卫觎破酒瘾后,酒囊他是终日随身带的,很快猫步上来送酒。
到塔台上丁鞭没敢多看,递了酒囊,马上又退下去十来步。
簪缨感受到卫觎浊热的呼吸,她头顶有星月,脚下有山河,眼前这双眼睛,却比日月山河都要雪亮钧重。
“你喝一口。”
簪缨以为他要喝洒,却不想卫觎深邃盯着她,把囊口对着她,语气宛如引诱。
“观白,你是不是?”簪缨低头,垂散下的鬓丝飞舞在她眉边,看不清他瞳孔的颜色。
“不是。”卫觎喘息深重地等着她,又说,“我不知道。”
他只知临此高台,踏此山河,伴此佳偶,他的欲心无限喧嚣膨胀,血液狂流,似要撑破五脏百骸。是因为蛊毒也好,还是男儿天生喜好征伐的野心也罢,都不重要,他只知道眼下还缺两样东西,他渴之以狂,定要得到。
冲喉烈酒,美人绛唇。
簪缨与他对视,双手捧起酒囊喝了一口,卫觎随即用另一只手钳住她的小脸向下,含住她唇,将她口中酒水尽数抢夺过来。
他喝酒历来很凶,托举着掌中不盈一握的云朵,仰头闭目陶醉地纵饮这美人酒,却又分寸温柔,没让簪缨呛咳一声。
皮囊坠落在地,汩汩流出的透明清酿泅湿了良夜。
簪缨醉在这幕天席地的纵意里。
直到两人口腔中被酒气,芷香,和一种雄性阳刚味道占满,分不清彼此,方从缠绵中睁开眼。
卫觎仰着头,那酒好像喝进了他眼睛里,水光熠亮得随时会流淌下来,“阿奴,我好想娶你。”
这才是他此刻心中最深的愿望。
簪缨用力抱着他的头贴在自己强烈的心跳上,他把她托举得这么高,好像要请天上仙宿做个媒灼,他的手臂这样有力,他的眼神这样稳,她声音发颤:“我们等到第一场雪的时候就成亲。”
他们都知道,那是什么时候。
卫觎在她柔软的胸脯间闷了一会,不说害怕等不到,低冽的嗓音轻笑:“只怕岁尾无吉日。”
“只要能与你长相厮,日日是吉日。”
小满这日,兖州大司马与青州唐娘子的行队抵达洛阳。
此日中京不设街禁,天街两傍士庶摩肩,争相观睹。
徐寔带领文僚与亲卫迎候在东城门阙楼之下,其后是卫觎旗下各营将官校尉,再其后,便是洛阳的几大世家家主,不得不露面恭迎洛阳新主。
王承立身其间,两眼凝望那道由远及近的丽影,神色阴晴不定。
他如何也不会想到,之前长嫂口中的转世佛子,这些日子经一篇不知出于谁手的《佛子赞》在中京广受热议,引起佛教徒狂炽追捧的人,竟然会是唐子婴!
数日之前, 一篇佚名氏的《佛子赞》在洛阳悄然流传,言沙门优昙花开,应于东方。
东方属青, 正是那位坐镇青州的唐娘子, 为菩提萨陲转世。
赞中又言唐娘子入瘟城治疫, 救起万人之众,而身不染疫, 是神迹显现, 立大功德。
赞文辞采俊利, 善用骈俪,难得的是深入浅出, 使道俗皆能看懂,还朗朗上口, 连街头巷尾三岁小儿都能背诵。
中京人也不是傻子, 很快想到那位唐娘子与夺取洛阳的南朝卫大司马之间关系颇密,有人在此节骨眼传播此事, 或为造势。
有门路的即遣家人去打听真伪, 谁知真有此事。
很快,从陵川赶来的北府精骑押了一队战俘直入洛阳, 将真相公诸于众:东边那场瘟疫的起因是北魏败军故意为之,有心祸害百姓, 搅乱社稷。
其后,北府将尉将这些败类在牛马市斩首示众。
久做魏民的洛人得知, 无不震惊。
而唐娘子救下的人也不止万人,以山阳城为中心的周左城镇, 受益者至少在万间, 若非唐氏出手及时, 只怕烈瘟还要扩散,若任由发展到炎夏,还不知后果会如何。
随后,山阳城的万民谢表送到了洛阳。
又有淮南郡的高僧、重霄县的庵尼、以及各州名僧迢迢慕名而至,洛阳本已兴盛的佛教越发呈出香火鼎沸的势头。
这一切皆因一人而起,便由不得人相信几分了。
寻常百姓对于神灵之事,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更别说热衷于拜佛求运求长寿的达官贵人们。
天街宽阔的道路两旁,仅设置了两列执戟设拦的虎贲郎尉,险些挡不住泱泱人潮。
徐寔此前配合卫觎信中的指令,将随信寄来的《佛子赞》不着痕迹散播出去,今日为大司马与唐娘子造势,本就是刻意为之。
他在东门接迎到主公,见到了暌违近两载的簪缨,看着她身量长高一些,容颜姝丽更胜当年,心中激动难喻。
“军师不认得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