芈黍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68节,汉世祖,芈黍离,思博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既为了护卫航线,保障海上贸易的安全,也作训练,同时,打击海盗也是和平时期大汉水军立功升职的机会了。另外,水军也明白过来一点,剿灭海盗,也是个获利的途径,既有军工拿,同样有丰厚的战利品。
不过,那万里海疆,以及更加漫长复杂的海上商道,也不是大汉那七万人的水军所能兼顾的,海域太辽阔了,可以躲藏的地方也太多了,海盗根本是剿之不尽,灭之不绝的,只要海上贸易还在进行,只要那一艘艘载满货物的船只仍在通行。
而在东亚海域上活跃的海盗,毫无疑问,也主要来自三个国家,大汉、高丽、日本。大汉这边的海商,有的时候,你根本分不清他到底是海商,还是海盗,有的在贸易中血本无归的,就干脆带着自己的船干起了打劫的行当。
至于高丽、日本,其国内穷苦人口就更多了,干起无本买卖更不会有什么心理负担。只不过,各国的海盗,似乎达成了一定默契,各有“势力范围”。
大汉的海盗,大多活跃于东南以及南洋,高丽、日本海盗则在东北亚海域间活动。不过,近两年来,来自日本的一些倭寇,也开始向南洋拓展了,甚至造成了海盗之间的冲突与厮杀。
出身大汉的海盗,大多保持着一定的克制,自诩义盗,秉持一个劫而不杀的原则,绝大多数情况下,进行打劫活动时,都是劫而不杀。
聪明的盗贼,从来都不会赶尽杀绝,来自大汉的海盗们,对竭泽而渔这四个字,也有最为基本最朴素的认知。如非必要,或者被激怒,都尽量避免杀人,毕竟,劫船加上杀人,是足以引起大汉水军穷追猛打的。
很多时候,目标商船只要给足过路费,就能顺利放行通航,毕竟对于海盗而言,抢夺货物还要一个销售变现的流程,还不如收取现钱。
当然,在大汉的一些港口,尤其是流求、安南的一些商港,也活跃着一些商人,专门负责处理一些来路不明的货物。
产业链、利益链,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甚至于,对大汉的水军来讲,海盗的兴起,也不能算是坏事,否则如何体现他们存在的价值。
过去,朝廷内部也总有人提出,要削减水军,大汉毕竟是大陆权帝国,在很多朝臣看来,维持七万水军,以及数百条战船,实在没有必要,每年还有那么多人员、训练、船只的花费,这可比养马步军贵多了。
也就是随着海上贸易的兴起,以及刘皇帝的支持,大汉水军方才得以保持如今的规模,在兵制改革中,军力也没有怎么削减。
但即便如此,比起陆军大哥,水军仍旧是小弟,不怎么受重视,甚至有些苦逼。此前,为什么郭廷渭能水军大将会默认麾下的抢掠,还不是为了弥补水师军费的缺额,给水军将士们发些福利。
因此,哪怕有养寇自重这种犯忌的嫌疑,大汉水师也确实需要海盗的存在,用以练兵、立功以及获利。而大汉水师主要追剿的,也正是那些杀人越货的海盗。
而相比于大汉的“儒盗”,来自高丽、日本的海盗,则要放肆得多,也暴虐得多,他们更残忍,更好杀,在浩瀚的大洋上,制造了大量惨剧。
这是为大汉水师完全不能容忍的,在近几年,打击的目标,也基本放在这些“丽贼”与“倭奴”身上。
对于高丽、日本同行,大汉的海盗们,也是十分瞧不上的,认为这些人毫无远见,只会谋那种一时之利,因此,当日本海盗向南活动扩张时,受到的是来自官府与同行的双重打击遏制。
因为东北亚海域上海盗活动猖獗,在刘皇帝的授意下,大汉朝廷还向两国就“消灭海盗、肃清海域”下达了一份指示,敦促两国对本国海盗进行清剿。
让两国派水军出海去打击海盗,显然是不现实的,高丽的水师就不提了,在汉丽冲突期间,早就被摧毁了,元气未复,甚至放弃恢复,至今也只有大船小船三两艘,与率宾府部署的水军力量差不多。
至于日本的水军,船小人少训练差,也没有远航能力,他们去剿灭海盗,且不说能不能找到海盗行踪并消灭的问题,遇到狠的大的海盗团,说不准就是被消灭的结局。
因此,哪怕迫于大汉的示谕,两国所谓的海贼进剿计划,也都是停留于纸面的。不过,为了给大汉一个交代,两国对背靠本国港口的一些海盗,进行了驱逐剿灭,将他们赶离本土,自生自灭。
显然,在过去,高丽、日本的海盗,也是有一定官方背景的……
敖莱小城
八月的敖莱城,秋意才真正开始显露,城镇内外,仍旧一片郁郁葱葱,绿植遍野。这个季节的敖莱,还是十分舒适的,但这份舒适,往往是短暂的,属于过渡季节。不过,除了那座经过“汉式”改建的敖莱城之外,其余地方,仍旧是一片荒凉的原始状态。
要说发展,在过去的几年中,敖莱城还是有一些,至少多了上千的汉人移民,也有汉商地足迹踏到此地。
但事实上,自当年汉军进行大进军以来,敖莱城始终只是作为大汉在对鸭子河流域掌控辐射的一个据点,驻扎的军队也只有一营之数,除了拱卫城镇治安防御,还要兼顾周边上百里的安全。
然敖莱这个地方位置十分重要,处在鸭子河与黑水交汇处,仅从水运交通的角度来看,这属于咽喉要冲。
也就是这些年,安东的主要发展方向在绥化周边地区,敖莱的进步不是很明显,但即便如此,都督府的目光也开始投向更远的地方了。
近一年以来,敖莱城热闹了许多,原因很简单,有人在北面的黑水河捡到了一块金砂,大胆到江底探寻,又在江砂中发现了黄金,于是地也不种了,渔也不打了,开始偷偷摸摸地干起了淘金的活计。
但这种消息是瞒不住了,毕竟在这人烟稀少的地方,行为与活动踪迹异常,是很容易察觉到的事情。再加上一旦向官府兑换银钱物资,那就更无从隐瞒了。
于是,消息传开后,各色人等是纷至沓来,下河摸金,到目前为止,安东乃至整个东北的淘金热仍在持续,并且越发狂热。比起种地、伐木、贸易,显然淘金才是最暴利的行当,摸到一块金子,那就有赚头。
当然,这也是最辛苦,也最担风险的行当。没点实力,平民百姓,哪怕是武装移民,也是不敢贸然参与其中的。在安东地界,只要不在城镇之内,那处处都是充满凶险的,淘金客就更是如此,不只要应付可能的土著蛮夷的袭击,还有可能来自同行的劫杀,城镇中的汉法是难以推行到野外的,也没那个条件。
而敖莱金砂的发掘,吃第一口螃蟹的那个汉民运气是很好的,也有着小农的聪明劲儿。知道黑水河底有黄金的事情是瞒不住的,也没妄想一人独占,在自己偷偷摸摸淘了一阵后,果断向官府上报此事,结果不只得到了敖莱官府的赏赐,还安全地把自己淘得的五十多斤黄金换成了银钱,虽然对于这种淘金客,官府兑换是有大幅折价的,即便如此,也换了近六百万钱。
对于一个普通小民来说,六百万钱什么概念,那是大约六千贯钱,朝廷每年下拨给安东都督府的发展资金也才一百万贯。
用一朝暴富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完全实现财富自由,脱离土地,脱离劳作,过上人上人的生活,在敖莱城这种地方,甚至可以直接享受“贵族式”的生活。
“幸运儿”马六的事迹,成为了一个传说,也成为了敖莱金砂一个绝佳的宣传点,不只敖莱,就是整个安东都有所流传。
不只敖莱这边涌入了一批淘金客,其他地方那些专注于探矿挖矿的人,也开始转变目标,开始往水里去寻找,安东地区水系也算发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