芈黍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20节,汉世祖,芈黍离,思博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包括赵弘殷的丧葬也一样,基本看不出什么奢欲。赵匡胤带着一家人到达,除了坐落山首的老父新墓外,最引其注意的,还得属墓边不远的一座茅屋。
大概是听到了外边的动静,从中快步走出了一名儒衣素服的青年,正是“赵二”。
原本,以赵弘殷留下的福荫,赵匡义可以接受赏赐,入宫当值的,从此以勋贵子弟的身份,正式步入仕途。
不过,有些出人意料的,赵匡义选择了上表请辞,说要依礼制,给其父守孝三年。这自然就引起了刘承祐的注意,稍加思索,同意了,人家要尽孝,他也不便拒绝。当然,还在于如今的赵匡义在大汉,只是个无名小卒,换个要职重臣,估计降制夺情了。
其后,赵匡义就在乃父墓旁,结庐而居,守墓扫陵,读书习武,简衣朴食,悉由西平村提供。三两月下来,赵家三郎孝顺的名声也就传开了。
对于弟弟的表现,赵匡胤显然很是赞许,兄弟相见,自是一番用力拥抱。不过,还是先拜见了随来的母亲杜氏,方才叙话。
“二哥,前两日便听闻你回京,终于等到你来祭拜父亲了!”赵匡义守墓,并非不闻窗外事。
“先祭拜父亲吧!”拍了拍赵匡义肩膀,赵匡胤说道。
焚香、烧纸、叩拜,陈述衷情,赵匡胤也是刚强硬汉,但此情此景,也不免潸然泪下,号啕痛哭。就如刘承祐所关心的那样,对于未能见到赵弘殷最后一面,侍榻送终,赵匡胤心里挺不是滋味的,因国事之故,谈不上后悔,但心中确是充满遗憾。
祭拜结束,抹干净眼泪,交代了一下,赵匡胤叫上赵匡义,两人到他的草庐内坐下。赵弘殷既去,赵家基本就靠已长成的两兄弟撑着了,当然,当家做主的还是属赵匡胤了。
草庐计两间,一室一厅,十分简陋,也就配备着基本的生活用品。赵匡义怎么也是贵家公子,母亲杜氏管教甚严,但也算养尊处优,能够甘守如此清简,也算难得了。倘若真能坚守保持三年,行为如一,那也真是个人物了。
“匡义,我回京就听说了你的事迹!”观察赵匡义,见他的状态并没有装模作样,赵匡胤说道:“你能有这份孝心,为兄很感动,父亲在天之灵,也当欣慰!”
“二哥征战在外,我这也是为我们兄弟尽父孝!”赵匡义应道。
“此间清贫如此,倒也难为你了!”赵匡胤说。
赵匡义则认真地答道:“此地僻静,风光甚好,远离东京浮华,既能侍奉父亲,还能读书养性,一举两得!”
“好!”赵匡胤形容舒展,点了点头,很是感慨:“你素聪颖,心怀孝仁,将来必为栋梁之才。”
被兄长这么一夸,赵匡义也不由露出了开怀的表情。
“二哥,此番平蜀的经过,在东京广为流传,多有传奇,你总一路大军,经历必然精彩,可否给我说说?”二人聊了聊天,赵匡义突然兴冲冲地问。
见状,赵匡胤说:“宣慰司那边,应该宣传得很清楚了吧!”
赵匡义则道:“宣慰司的文士们编写的故事文稿,固然精彩,但我总觉得失其实。我想,还是二哥你的亲身经历,领军指挥过程,更值得倾听!”
对于赵二所请,赵匡胤点头允之,道:“不过也不用急,接下来一段时间,我就待在此处,陪陪父亲!”
当夜,赵匡胤把家人安排在附近的西平村落宿,自己则与赵匡义待在茅庐里,两兄弟同榻同被,秉烛夜谈,抵足而眠。
白日尚且还好,然到夜间之时,孤墓之旁,单庐一座,周遭十里而无人烟,林荫之中偶尔还能响起几声分不清什么品类的兽鸣。
体验了一番环境,赵匡胤对这个弟弟,更加满意了。
接下来的时间,赵匡胤基本就待在草庐,与赵匡义一起守墓。不过,三日后,来了几个人,以党进为首,带着香烛并酒肉。
“都帅!”
“班师还朝,我东路主将的职位已撤,这都帅的称呼可不敢当了!”赵匡胤摆摆手。
“都虞侯!”听他这么说,党进等人立刻改口。赵匡胤身上,还挂着殿前都虞侯的军职。
来的,都是赵匡胤的旧部。虽然刘承祐一直在加强军队的制度建设,加强掌控,但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军队之中仍是派系林立,不可避免的,这么多年下来,赵匡胤也成了一方小派头。再加上赵弘殷的人脉资源,已经足以造成一定的影响。
对于这些情况,刘承祐实则也清楚,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没有那么忌惮了。这么多年的整饬、分权、制衡,大的山头基本都被削平了,再没有能够做好一呼百应的将帅了,军队已进入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刘承祐需要做的,只是维持这种平衡。
赵匡胤是属于在禁军中逐渐崛起的,其中有刘承祐的扶持。有趣的是,早年之时,刘承祐因为黄旗加身而对郭威屡加猜忌戒备,如今对将“黄袍加身”发扬光大的赵匡胤,却又多加扶持,似无戒心,这其中的变化,还是值得思考的。
“你们来此作甚?”看着齐聚的部下,有三人都是随他入蜀作战的。
党进笑道:“听闻都虞侯前来祭拜,广阳公既是都虞侯的父亲,也是军中前辈,我等也该来吊祭一番,以表敬意!”
看了看齐齐整整的一干人,赵匡胤心中暗叹,太招摇了啊。不过,人家一番盛情,也不好弗其好意,郑重地抱拳作揖,赵匡胤道:“我代家父,谢过诸位兄弟好意了!”
祭拜结束后,一干人在赵匡义的茅庐前,席地而坐,烤肉饮酒。党进直接开口,语气里透着幸灾乐祸:“都虞侯,你在此守墓,或许不知,这几日,东京可热闹了!”
东京风波,向帅自首
看着党进那眉飞色舞的表现,神情稍凝,一时没有接话,边上的赵匡义忍不住发问了:“党将军,东京发生了什么大事啊!”
党进笑应道:“还是西南军的那些人,没有进过京城,这初来乍到,就像乡下人进城,没一点见识。自以为平蜀立了大功,又受到天子赞誉,这些日子,在东京城内纵情享受,乃至寻衅滋事,侵扰商民。朝中和民间,对此多有非议……”
“这等败坏军纪,肆意无忌的行为,枢密、统军就没有严肃约束?”赵匡胤开口了。
“那是自然!”党进说:“得知西南军的放肆,枢密院降制,将打架斗殴及侵害百姓的50多名军官士兵,全部杀头了。剩下的人,都被勒令还营,不许再外出,进入市井。所有的统兵的将领,都受到了责备,如今西南那帮人,可是狼狈不堪,丢人丢面,嚣张不起来了。”
党进说着,就忍不住直乐,别人倒霉,他在这里幸灾乐祸,倒有种小人之状。不过,赵匡胤倒也能理解他的心态,这是个直肠子,什么想法情绪基本都表露在外在。
究其原因,还在于党进在成都受“委屈”了,北、东两路大军,即便有赵匡胤的退让,向训的约束,底下的将军与士卒之间,也难免有冲突。
你的功劳大,我的功劳也不小,你进军辛苦,我进军也不不容易。各种争端就在论功比劳中产生,当然,最主要的矛盾,还在于分赃不均。
不管如何,北路军势大,又有向训做靠山,自然处处压制着东路军了,而北路军的主要构成,就是西南军队,如今他们倒了霉,党进自然乐不可支。
“部下兵士,可曾约束好?”赵匡胤关心道。
“都虞侯放心!”党进这粗汉竟然露出了一副傲娇的表情,说道:“我们岂能和那些匹夫一样?不会去触律犯法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