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33节,别叫我歌神,君不见,思博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正所谓“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每当他想念小蛾子的时候,还能够回到春秋时代,和小蛾子见面。
但小蛾子呢?在这短暂数年的相处之后,小蛾子就消失在了时间的长河里,在那么漫长的时间之中,他所能穿越,能出现的时间是如此的少,和漫长的人类历史比起来,只是一刹那。
小蛾子是如何忍受那孤寂与思念的?
而让他不敢去想的是,距离小蛾子在历史上“消失”的时间,已经越来越近了。
小蛾子只在临淄呆了三年的时间,从此就“不见踪影”,而现在已经过去了快两年时间了。
或许也正是如此,他格外珍惜每一次的回归过去。
而他的每一次穿越,每一次身份的更替,小蛾子都会不顾一切地去见他一面。
不论他是纵横沙场的少年将军,还是碧海骑鲸的稚嫩少年,那红色的身影,总是会在远方悄然出现。
或早,或晚,却从不会缺席。
两个人,像是被时间长河隔开的牛郎与织女,能够见面的只是一刹那,孤寂是永恒。
而更可悲的是,现在他们还没有被天河相隔,偏偏谷小白却知道,这隔开一切的天河,终究要到来。
就像是死刑犯,看着倒计时在等着行刑一般。
越来越多的纠结与慌乱,在慢慢注入他的心脏之中。
许久之后,谷小白才整理好了自己的情绪,拿起手机,看向了那个“漂浮的帝国”奖励。
“漂浮的帝国:您帮助郑和完成了‘剿灭海盗帝国’的任务,疏通了马六甲海峡的水道,您的赫赫威名,传遍七海五洋,郑和的舰队,愿意追随您前往世界的尽头,您对这支世界第一的舰队,拥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您拥有一座海上漂浮的帝国。”
看到这里的时候,谷小白还有些疑惑,完全不知道这“漂浮的帝国”是什么意思。
“这支舰队愿意跟随您到任何地方,即便是作为您的演出舞台也甘之如饴。”
“您可以将这支舰队重构为演出场地,在任何水面上召唤出来,其甲板面积叠加,就是当前您可以使用的演出面积。”
“您当前拥有甲板面积共计88270平方米。”
看到这里,谷小白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
竟然是这样!
这就是“海上巡演”最重要的基础,一个“海上的演出场馆”!
而88270平方米是什么概念?
大概相当于一座海上的鸟巢!
虽然鸟巢还排不进全世界最大的体育场馆的前十,但它却已经是国内最大的体育场馆,无数的歌手,以能够在鸟巢开演唱会为荣。
毕竟,国内没有多少歌手,能够让自己的粉丝们坐满能够容纳八万人的场馆。
一艘郑和宝船,其甲板的面积,就差不多相当于一座标准的足球场了,按照其长宽估算,差不多8000平方米。
当然,作为郑和船队的旗舰,这艘船是旷古绝今的,世界上最大的木质帆船。
即便是现代,也没有这么巨大的木质帆船了。
因为受限于材料的限制,这样的一艘船,需要太高的成本了,就算是利用现代技术制造,也很难重现。
为了制造这艘船,早在洪武年间,朱元璋就曾下令在朝阳门蒋山(今南京紫金山)南坡建立树木苗圃,种棕、桐、漆等树木“各数千万株”。经过数十年生长,到永乐年间,这些树木才成材堪用。
现代社会,想要再造这么一艘船,怕是连树都得现种。
这么一艘船,这么一只船队,是集合当年世界第一强国几十年之功,才能制造出来。
就连郑和船队里,也只有这么一艘。
而其他的船只,大多都是中小型船只,这些船只加起来,也只是郑和宝船甲板面积的十倍左右。
这种感觉,就像是十艘郑和宝船在大海上一字排开,将甲板并联起来,当作一个海上的演出场地。
而这还不算完:“您作为海上的霸主,可以将您击沉、缴获的船只甲板面积,加入‘漂浮的帝国’之中,拓展您的演出面积。”
谷小白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迄今为止,人类制造的最大海上漂浮物,是“壳牌浮式液化天然气生产储卸装置”,这个漂浮在海面上,专门用来生产储存天然气的装置,长488米,宽74米,拥有36112平方米的表面积。
而和它相比,谷小白的这个海上演出场地,面积是它的两倍还多!
而事实上,这个“人造漂浮物”,目前还在制造中,还没有完全成型。
与它相比,谷小白的海上演出场地,真的可以说是“漂浮的帝国”了。
可这么庞大的东西,该怎么拿出来呢?
谷小白有点头痛,就算是有系统帮他解决演出场地的问题,他也需要做太多的掩饰工作了。
还好前段时间除了海洋声学的论文之外,他还发表了几篇船舶动力学的论文。
现在,似乎得继续补短板,把这方面的研究搞出来,不然到时候怎么向大家解释,自己这海上的巨大漂浮物,是怎么来的?
而且,时间还非常紧迫了,他需要研究许多的东西,现在就要把设计图搞出来了……
“系统啊,我错怪你了,我发现你果然是大物理学家系统。”
系统:“?????”
我不是!
我真的不是大物理学家系统!
“不,我已经看穿你了,大物理学家系统!”
先是拿小蛾子逼我拼命学习物理,希望掌握时空的奥妙。
然后又用这个超大的“海上漂浮物”,让我狂刷船舶动力学的论文。
你说自己不是大物理学家系统,谁信?
虽然想要把这一切掩盖过去看起来很难,但是和时隔2700年时空的小蛾子比起来,那又算得了什么?
只要把理论问题搞定了,剩下的就好办了。
谷小白的胸中斗志昂扬,他猛然一个鲤鱼打挺跳了起来,冲了出去。
“老江!老江!你们又有大生意了!我要造一艘超大的大船!”
频临破产的唐江造船厂,注定要出一个大风头了。
东南亚大学,建筑声学研究所的负责人,同时也是朱启南的导师邓舜扬,正在看着朱启南的博士论文,一边看一边点头。
朱启南今年是博二,现在大部分的博士都需要三年或者三年以上才能毕业,而卡住他们的最关键问题,就是博士论文。
而一名博士的论文,比普通的本科生、硕士生要求要高多了。
特别是在东原大学这种名校,要求的是行业内顶级期刊,甚至是国际顶级的期刊。
即便是邓舜扬的学生们,也有不少到了年限却依然毕业不了,不得不慢慢磨成果,熬时间的人存在。
朱启南是一个例外,他这才博士的第二年,论文已经出来好几篇了。
某种程度上来说,朱启南已经走到了这个行业最前沿。
不说别的,一个“钟鼓楼项目建筑声学主设计师”的头衔,就能让朱启南名震圈内。
而此后,朱启南并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又发了好几篇论文。
在所有的论文里,朱启南把这篇论文,当做了自己的博士论文。
《船舶空间中超大型乐器的声学效果研究:船载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